首页 >> 角松敏生

酿酒业总体发展向好(一)香槐

发布时间:2022-08-15 12:51:52 来源:赌王娱乐网
酿酒业总体发展向好(一)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  一、行业概况  十一五规划公布两年来,酿酒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十一五规划,通过不断进行结构调整,行业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实现了开局之年开门红。  1.行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方式有了初步转变  2006年,各项经济指标在2005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又创历史新高(见表)。  2007年以来,在十七大精神鼓舞下,行业发展形势喜人,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坚挺嵩草,经济增长方式有了初步转变。  2007年18月份规模以上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统计(见表)。  从上述经济指标可以看出,2007年以来全行业运行态势健康、平稳,并未出现过热的现象。但利润和税金的增长明显,特别是行业利润达到167.03亿元,同比增长42.54%,在各类产业中名列前茅。  2.行业政策、管理机制逐步健全,经营环境明显改善  近年来,各项行业政策的逐步建立健全,使经营环境日趋规范有序,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2006年1月1日,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和两个管理规范开始实施,首次明确规定酒类流通实行经营者备案登记制度和溯源制度,实现了酒类商品自出厂到销售终端全过程流通信息的可追溯性。规范了酒类流通秩序,制约和打击制售假酒、侵犯商标专用权等行为,维护了酒类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06年3月2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调整了粮食白酒、薯类白酒的消费税率,改善了白酒行业的经营环境和竞争秩序,有利于实行扶优限劣的战略,保护了骨干企业和名优产品的利益。  除此之外,十五期间,发改委、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局、环保局、认监委等有关政府职能机构,相继出台或实施了一批管理制度、办法、规定,对酒类的生产许可、流通准入、质量监督、标准修订、包装规范、环保要求、商标保护等诸多方面进行监管。在酒类生产和流通领域初步形成了一个符合中国酿酒行业实际,以法律、法规为支撑,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为目的,以标准化体系为基础,以实行生产准入体系、市场流通管理准入体系为切入点,以人才储备和职业鉴定体系为保障,以酒类产品质量认可认证体系和新型行业服务体系为补充的新型科学管理体系。使酒类生产经营活动有了一个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前提和保障,为提高经济效益创造了条件。  3.企业改革、改制逐步深入,企业素质普遍提高  通过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形成了国有民营、中外合资、股份制、私营等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型经济格局。体制、所有制的改革,推动和催生了新机制。目前,大部分企业内部结构日趋合理化、现代化,新型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管理制度普遍建立。通过并购、重组、强强联合,形成了不少大型集团。新体制、新机制,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方式,提高了企业的经济实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目前,全国有大型啤酒集团20家,白酒集团20家,葡萄酒集团10家,年产20万吨酒精厂正逐步增加。啤酒行业前20家企业集团的产量、效益占到全行业的80%以上;白酒行业的前20家企业集团效益占到全行业的60%以上;葡萄酒行业的前10家企业集团产量、效益占仙客来到全行业的80%以上,黄酒行业的前10企业集团的产量效益占到全行业的60%以上。这些集团成为行业的榜样和中坚,引领和保证了行业的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经过九五和十五两个计划期的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我国酿酒行业的经济实力、经营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外部环境都发展到一个最好时期,为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十七大精神,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准备。  二、各酒种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白酒业发展健康有序  行业概况  多年以来,白酒产业在限制与发展的夹缝中拼搏,在传承与创新的探索中前进,目前,白酒行业生产准入、流通准入机制基本建立,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产品质量普遍提高,正在努力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2006年,全国共有规模以上白酒生产企业1026户,从业人员31.16万人,资产总计1162.17亿元,负债总计558.28亿元,产量397.08万千升,主营业务收入971.39亿元,实现利润100.20亿元,上缴税金白酒139.72,利税合计239.92亿元。  2007年1-8月份统计数字(见表)。  行业特征  ①白酒是高税率产品,仅次于烟草,在食品行业中位居第2位,是国家的重要税源。近年来,为国家上缴的税金是啤酒的1.08倍、葡萄酒的14.79倍、黄酒的41.05倍。  ②产业关联度高,涉及粮食种植业、印刷业、制瓶业、陶瓷业、纸箱业、机械行业、设计、科研、教育和广告等行业。农产品中的谷类、薯类、玉米等都是白酒工业重要的原料,对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③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大。  消费趋势  ①白酒消费具有目的明确而且集中的特点。在农村市场,用于自用和送礼的占相当大的比例。而在城镇市场,用于请客、送礼相对比例较大。年轻消费者更趋向于低度酒的饮用,用于个人饮用的比例在逐渐下降。   ②品牌消费意识较强,文化内涵成为白酒消费的重要取向。调查发现,有22.5%的消费者对白酒的品牌及生产厂家非常重视,有25.4%的消费者更加注重白酒的纯粮特点,只有8.1%的海绵杜鹃消费者在选择消费时没什么讲究。  ③口感成为消费者评价白酒质量的主导因素。消费者在对白酒的质量进行评价时,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白酒的口感,其次是白酒的品牌及酒后反应。在城镇市场,则偏向于品牌和口感,在农村市场侧重口感和价格。  ④中档白酒市场看好,产品包装已成为白酒完整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显示,消费者对白酒价位的选择,有32.5%的消费者选择20~40元的中档白酒,38.7%的消费者选择40~60元的白酒,而选择60元以上价位白酒的消费者仅占18.9%。这说明中档白酒的销量最大,并且其市场潜量也最大。  ●在对白酒包装的选择上,有40.9%的消费者选择精致美观的包装,有23.6%的消费者要求包装要方便携带。  存在问题和建议  ①白酒产品生产许可证发放审查工作基本完成,截至2006年12月,全国共发放白酒生产许可证8788张。但无证小酒厂依然较多,如果严格按照《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实行生产准入管理,还有6千多家白酒企业需要调查、核实、整顿、规范或者取缔。而这些酒厂大部分是受地方保护的小企业,查处难度大,耗费时间长,需要工商、税务、卫生、公安、技术监督等部门联合行动才可能解决,全面实行生产准入管理制度的难度还很大。  ②流通环节涉及范围广、经营人数多的客观现实和监管经费不足、严重的地方保护制约着流通准入体系顺利建设,影响《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实际效果,难以达到净化市场的目的。  ③我国有白酒经营销售企业几十万家,从业人员没有被纳入职业培训和鉴定体系。如何对这些人进行上岗前的培训、考核,提高白酒销售人员的职业素质,是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必须解决的问题。  ④白酒的科研项目不能列入国家计划,白酒的科研技术协作得不到国家的资金支持,致使白酒的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目前,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新产品开发研究,都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水平,严重影响了白酒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⑤限制性政策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希望国家制定和调整有利于白酒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  ⑥现行白酒从量计税税制,没有起到扶优限劣的作用,反而制约了名优酒厂的发展,造成了国家税收流失。应该改善税收政策,建立公平税赋,加强征管力度。  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  优化结构,环保和谐,创新发展,弘扬文化,走向国际。  ●发展目标  建立健全公平、有序的生产、流通秩序,促进行业全面、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优秀的白酒文化,宣传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  鼓励企业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加强监管力度,打击假冒伪劣。  在今后5-10年内,年销售额以10-20%幅度递增,年创利税以15-20%幅度递增。  支持名优白酒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着力培养中国名牌和世界名牌,参与全球竞争;引导和鼓励企业走国际化道路,向世界饮料行业进军,争取用30-50年的时间,使中国白酒成为世界的白酒,使中国白酒文化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啤酒业趋向成熟  行业概况  虽然我国历史上也有用大麦(酒糟)酿酒的历史,但我国工业化规模生产啤酒是跟随欧美发展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啤酒工业发展很快,从总产量不足百万千升的啤酒小国一跃成为年产3500万千升以上的世界第一啤酒大国。  2006年,全国共有规模以上啤酒生产企业586户,从业人员24.21万人,产量总计36花菖蒲21.27万千升,资产总计1102.18亿元,负债总计590.7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38.85亿元,实现利润37.58亿元,上缴税金144.12亿元,利税合计181.70亿元。  2007年1-8月份统计数字(见第3版)。  经济运行特征  2006年,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为中国啤酒工业稳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啤酒产量高位猛增,各项经济指标进一步好转,境外资金投入力度继续加大,能源、资源消耗进一步降低,预示着我国啤酒工业即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①产量增幅连续三年超过10%,连续五年居于世界首位。啤酒人均年消费量达27.6升,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青海、广西、云南、四川、贵州、西藏、江西、陕西等中西部边远地区的啤酒工业发展较快,增幅在20%以上。  ●以产量论,青岛、华润、燕京三家已进入世界前20位,但比起国外大啤酒公司,下属生产工厂多且小,和国际啤酒大公司比仍有差距。  ②2006年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20.30%,创2003年以来最大增幅。  ●除西藏、海南外,广东、广西、山东,销售收入较高,其次是云南、湖北、北京,河北和吉林最低。  ●销售收入名列前茅的几乎都是中外合资企业或生产外国品牌的中资企业,只有珠江、燕京、青岛、金威进入较前位,反映出中国本土品牌啤酒的价格仍偏低。  ●销售收入的增长主要原因是小瓶和高档专用瓶啤酒增长较快,提高了效益。  ●亏损省市从上年的8个减至5个,其中黑龙江、甘肃、江西和贵州是因为企业结构调整投资较大,吉林属多年亏损省市,新疆、上海、河北、湖南、海南均实现扭亏为盈。  ③集团化后规范管理优势互补,规模效益明显。  ●通过兼并,啤酒企业数逐年减少,两极分化的趋势进一步明显。10万千升以上的啤酒工厂增加,10~5万千升的啤酒工厂减少,1万千升以下的工厂每年都有一些倒闭。

哪些原因都能够导致窦性心动过缓呢
睾丸肿瘤的临床症状
iga肾病的表现有哪些
肝硬化腹水患者提问
友情链接